2024-04-30
短影音的三件事:你應該開始避免短影音持續傷害大腦!
嗨大家,我是北編!在這個數位時代,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是不是也跟北編一樣,手機不離身,不管是在通勤路上、用餐,做家事或睡覺前的片刻寧靜,我們總是忍不住去看手機,尤其是點進TikTok、Meta Reels或YouTube Shorts呢? Deloitte 研究數據指出現代人每天平均查看手機58次,2016年微軟加拿大團隊報告指出,人類的注意力僅剩下8.25秒。我們陷入一個又一個的短影音中,一看就是數小時,這些短影片在無形中佔據了我們的時間,觀看短影音也被視為了一種習慣,我們才難以抽身。
◆重度使用短影音可能造成三種影響?
頻繁觀看短影音,確實會對腦部造成影響。以青少年還未完全發育,過度觀看短影音將會造成他們對日常生活的認知與學業上的落後,更影響他們的思考和執行能力,因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主掌人類的認知靈活性、衝動控制、記憶力等功能,直到25歲才算是發育成熟。但也建議大家可善用社群平台的管理工具,Wi-Fi分享器也有家長監控功能,與孩子約定正確使用手機的時限,更積極安排親子活動加深興趣或專長,才是能夠幫助他們學會克制衝動、活躍靈活度的好方法喔。
短影音缺點(一):成癮造成注意力降低
短影音的即時娛樂效果讓大腦快速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透過大腦傳遞的神經物質,它會增強我們對某種令人愉快的事物的渴望度,因為我們在短影音中很快就看完一段小影片,這使我們有上癮的感覺,所以不斷的從一部影片跳到另一部,難以停下來。像這樣快速連續播放和情境切換,對我們的專注力和注意力造成負面影響,很難靜下來閱讀長篇閱讀或創作長篇寫作,甚至連要耐心看完一部超過2小時的電影,都開始有一點抗拒或是中途分心。
這種無形的吸引力背後其實是社交媒體平台的演算法和大腦多巴胺機制所營造的陷阱。這些平台透過大數據分析我們的興趣和喜好,接著不斷地將相關內容推送給我們,甚至同住的家人或是共用Wi-Fi分享器的朋友,因為使用相同IP,演算法都會去推播相同的內容,甚至讓我們懷疑,是不是社群還會竊聽我們的聊天。
短影音缺點(二):邏輯力遲緩
網路上有許多的分享案例,刺激小朋友的多巴胺分泌,就是從短影音獲得的快感。我們也必須省思,在短影音中接觸的文字少,小朋友對識字與完整的知識論述就會漸漸失去興趣,語言能力也會越來越薄弱,就連基本需要邏輯思考的句子,可能都會呈現放空的狀態。國內的補教業報導,高中生在月考上的試卷會有寫不完的反應,原因就是看不懂中文題目在講什麼。而行為也可能會有遲緩,國外有一位育有14歲孩子的父親,測試對孩子說「你現在抬頭看我,我就給你1,000美元」,一心只想看短影音的兒子,依舊慢了3秒才抬頭問「你剛說什麼?」。北編其實也有感觸,在觀賞短影音時,北編的媽媽也是叮囑北編做一件家事,當北編停止觀賞短影音時,那件家事被我繞了一圈屋子檢查,才想起是做什麼事情。華爾街日報專欄也提及,觀看無止盡的十五秒抖音,使我們無法從事沒有立刻得到滿足反饋的活動,而快步調的短影音,更是會干擾我們正確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短影音缺點(三):腦部功能退化
人在對外學習時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快速的短影音內容,會干擾對前一個影像的記憶力保留,導致我們腦袋中的記憶就像是拼圖一樣分散。國外有研究,短影音的快速播放和情境切換,促使大腦更加難以專注,我們的理解會更加膚淺,對既有的知識記憶力也會更加薄弱。其實北編也承認,最近在閱讀文章和書籍時都會有排斥的反應,有時候在看一段文字看到一半就恍惚,記憶力也變得薄弱,可見短影音對大腦功能的損害,迫使我們難以專注於單一,變得更加精神渙散,導致很多信息難以鞏固到記憶中。許多心理學專家提出,若長時間只關注被簡化過後的訊息,沒有自我思考和分析,個人的思維模式、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將會嚴重受到影響。建議大家在獲取新知識上,應以閱讀書籍、長篇幅文章和觀看長一點的影音內容,才是對大腦比較健康的學習方式。
◆短影音趨勢:不再只有年輕族群是受眾者
短影音的普及已經超越特定年齡和族群的範疇,現在,不僅是年輕人,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也成為了短影音的熱愛者,使用者不再受限於自己的朋友圈,也不再被特定領域的內容所侷限。像是北編家人,從Facebook改成瀏覽Meta Reels,北編媽媽常會分享國外的穿搭或超強的居家收納技巧,她不再只能看到自己朋友圈的消息,反而看到更多來自不同同溫層,但擁有相同興趣的內容。這種全球性的現象,從以前的「人脈圈」變成「興趣圈」,不只為我們生活帶來不同的樂趣,對行銷人來說,也能更廣泛的找到以前沒開發過的受眾。
◆短影行銷大戰:媒體識讀能力
短影音的普及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尤其對於行銷人來說,在這更碎片化、更短的內容中,要如何透過更精準的創意和行銷手法,獲得消費者的目光,都考驗著行銷人的能力。短影音的製作時間不長,如果又沒有經過查證或解釋,很容易因為資訊的簡化,導致錯誤的訊息解讀,而觀眾因為追求快速吸收,也不會花時間去思考或檢查,所以就會在短時間內相信了錯誤的內容。大量短影音的創作為了迎合潮流和排名競爭,使得短影音就像內容農場般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低品質內容。這些內容用戶都不會記得自己看過,同時也因為不實的資訊傳播,青少年為了流量,不惜失去了生命。請正視每個事情都不該只對片面的主題有簡單的理解,我們應該去探索深度有意義的論述,才會對正負面有正確的剖析。
◆從和敬清寂之美 體會生活的態度
短影音可以獲得大量的知識、有趣內容,甚至是也有一些炫富行為,我們喜歡觀賞除了因為興趣,也是因為我們對其內容有嚮往。出自於人氣作家阿飛經典代表作《只要好好過日子》一書,經典暖心語錄在告訴眾人,唯有安定己心,才是唯一的救贖。透過物質填補的心靈空洞,終究要倚靠個人思維與知識才得以豐富,就像茶道的精神從「和」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敬」對任何事保有謙敬之心;「清」心無雜念保持清、靜;「寂」嫻靜優雅的寧靜感。這就是從和敬清寂之美體會生活的態度,你會理解到『多』未必是好,怎麼做到『少』才是更自在的。
延伸閱讀:【心靈成長指南】心態決定了一切,透過知足感恩的心,回報就永不遲到 !
總結語
短影音,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在享受這些娛樂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關心身邊重要的人、事、物和擁有正確的媒體素養及價值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平衡和心靈健康,更不要被演算法操作著而渾然不知。線上可以有輕鬆的小娛樂,別忘了線下也可以培養個人專長,從靜態的活動中找回最初的自己,重拾對生活的熱愛,不被資訊化所束縛,你就是屬於你自己。
本篇的部落格就分享到這邊,期待下次與閱讀文章的你再次見面!